项目部出动铲车营救受困群众
8月8日晚,九寨沟鲁能中查沟项目搅拌站,中建西部建设员工梁小平忙完一天的工作,刚回宿舍躺在床上,正准备美美的睡上一觉,突然宿舍的架子床晃了起来。几乎是条件反射,嗖的一下,梁小平就从床上弹起来,从宿舍跑了出去。不一会儿,房前的空地上就聚满了人,不少人身上还都“挂了彩”,有的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山风吹过,冷得直发抖。“这是地震了啊!”他突然反应过来。
梁小平工作的地方位于九寨沟漳扎镇中查沟,与九寨沟景区仅一山之隔,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被称为“九寨沟的后花园”。但这里,距离这次地震的震中不到20公里。
此时,站里已经停电了,借着手机的微光,他发现搅拌站的围栏已经歪歪斜斜,围栏背后的地面出现了皲裂。搅拌站后的护林站大门墙皮剥落,瓦片掉了一地。远处的山上还隐隐传来轰隆的落石声。他意识到,这次地震震级不会小!
出发!
“有游客被困在路上,需要救助。”地震发生后,经过短暂的混乱,搅拌站的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很快,大家就意识到,搅拌站附近还有不少旅客滞留,地震发生后,他们被困在路上,处境危险,需要救助。
“我们俩开铲车在前面开路,你们跟在铲车后面,我们沿着路边走边清理,边搜救游客。”韩周军和张昌盛分别来自中建西部建设北新厂和武侯厂,是站里的铲车司机,地震发生时,站里生产比较忙,他们还在岗位上工作。地震发生后,他们和站里其他人一样,跑到了空旷地带。当发现有被困游客需要救助时,他们又回到铲车上,将车开到搅拌站门前,打开车子的大灯,与项目施工方中建三局员工组织起来的搜救队伍一起,沿着九寨沟县九环西线走进了茫茫夜色中。
由于中查沟是一条狭长的峡谷,道路两边都是耸立的高山,震后,倒塌的树木、滚落的山石、塌方的泥土将峡谷内的公路堵塞。天黑路滑,加上余震不断,沿途飞石掉落,搜救队伍只能缓慢行进,铲车在前清理大型的障碍物,搜救队员则将路上伏倒的树木推到路旁。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在人的面前。无疑,地震带来的就是悲剧,它将美丽的中查沟撕裂在了救援队伍面前。
救人!
“有伤员!要赶紧把他们转移到站里去!” 说话的是唐国峻,他是中建西部建设温江厂的机操工。
救援队伍走出不远,就发现了一辆被困的大巴车。落石砸中了车身,大巴车不能继续前行,只能停在路边等待救援,车上的游客全部下车聚集在旁边的草地上,一名二十七八岁左右的女士躺在地上,不断呻吟,不能动弹。
这是一个来自湖南的旅游团,躺在地上的女士不幸被飞石砸中右腿,不能动弹。唐国峻脱下自己的衣服,披在这位女士身上,招呼梁小平帮忙,把她扶起来背在自己身上,转身就往站里走。“站里有医药箱,应该能简单处理下”,他想。身旁的同事跟在他身后,一路轮换着将伤员送回了站里。
在另一处地方,搜救队发现了一名受伤的男性游客,他躺在一处乱石堆里,山坡上还在悉悉索索的往下掉砂石。情况危急!眼看着山上落石不断,再不把他拉出来,后果不堪设想。梁小平把安全帽一紧,不假思索就跑过去,使尽全身力气把受伤的游客抱了出来。游客腰部受伤,轻微的移动就痛苦不堪,需要担架才能抬走。但是现场没有担架,一时间大家都犯了难。
“放铲斗里面,我把他送回站里。”铲车司机张昌盛灵机一动。于是搜救队员脱下衣服放在铲斗里面当垫子,小心翼翼的把伤员抬到铲斗里。轻伤的游客由搜救队员轮换着背着走,其他无恙的游客跟在铲车见面走回搅拌站内。将这波游客送回站后,搜救队又继续出发,就这样来回往返,到次日凌晨三点左右,已有一百多名游客安全的转移到了站内。
抢修!
“这是生命线,必须要在天亮前抢通!要不然伤员都送不出去!”张昌盛对着塌方说道。
9日凌晨四点左右,远处突然传来一声闷响,搜救队立刻意识到前面发生了垮塌。韩周军和张昌盛加大马力,开着铲车朝垮塌处奔去。搜救队赶到现场,发现一辆大巴车被巨石砸中,车身偏移到了路中央,和垮塌下来的泥石一起,完全阻断了道路。搜救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带领大巴车队上的游客返回搅拌站内,一部分人留下开始抢修道路。
韩周军和张昌盛都是开车多年的“老司机”,修路架桥盖房拆迁,各式各样场景都经历过,可这个时候他们却紧张到了嗓子眼。眼看着天就要亮了,如果不及时把道路抢通的话,救援部队进不来,被困的游客出不去,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已经忙碌了一夜,但是他们没有一丝耽搁,他俩迅速行动起来,铲土、运碎石、推开倒在路旁的大树、把大巴车挪到路边……一干就是近两个小时,终于在天亮前将道路抢通。此时,救援部队已经赶到了。
安置!
“谢谢你们,不愧是央企,中建的同志真是好样的”。一位中年游客接过李春江递过来的衣服,给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搅拌站派出的搜救队一夜未眠,从晚上十点出发开始搜救,到六点天亮,八个小时内,他们将260多名游客转移到了搅拌站内。中查沟海拔两千多米,又在夜晚,虽是夏末秋初,但气温也降到了十来度。站内为游客生起了篝火取暖,员工拿出了自己的被褥、棉絮、衣物,给获救游客御寒。
李春江是来自中建西部建设郫县厂的一名机操工,回到站里后,他把自己所有的被褥、棉絮和衣物都拿了出来,被褥、棉絮给了老人和小孩,他把衣服给了一位受伤的中年游客。
“你们把我救出来我已经很感激了,哪能白拿你的衣服呢,你们工作也不容易,这钱你一定要收着!”一名获救的游客执意要付钱给唐国峻。唐国峻不善言辞,只是不停的说“应该的,应该的,灾难面前本就该互相帮助”。最后,拗不过这名游客,唐国峻给他留下了电话,约定他回去之后再联系把衣服寄回来。
早上八点,搅拌站内后勤人员煮好了热粥,分发给获救游客。一碗热粥下肚,疲惫了一晚的游客总算拾起了精神。
转移!
“开了一辈子铲车都是铲砂石骨料,没想到铲车也能当救护车用。”韩周军感慨道。
早上九点,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搅拌站内。刚歇息下的员工们又赶紧帮着医疗队救治伤员。由于条件限制,医疗队只能对伤员进行简单包扎,进一步的治疗要送到山下的医院。可通到山下的道路被地震撕裂,只有站内的铲车才能通行。
从地震发生后已经连续工作12个小时的韩周军和张昌盛又发动了铲车,按照重伤员、轻伤员、妇女儿童、老人的顺序开始转运人员。获救游客加上站内的员工将近300人,其中老弱妇孺加上伤员有近百人。两辆铲车在搅拌站和山下的伤员转运处之间来回往返,从早上九点一直忙到下午四点。
运送最后一车伤员的时候,剩下的游客和员工跟在铲车后面,开始向山下转移。看着车后的队伍,开车的韩周军心底突然生出了一股难以抑制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只是肚子咕噜叫了一声,他突然意识到,从昨晚到现在他只喝了一碗稀粥。
后记
“可惜我们没有医药设备,要不然怎么也能把他救回来。”梁小平喃喃自责道。
梁小平是四川剑阁县人,汶川地震时,那里是重灾区。他以为自己对地震的惨状是有心理准备的。可眼看着自己救回来的人在面前逝去,他心里还是有难以名状的难过、自责。那位右腿被砸中的湖南女士和腰部受伤的男士最终伤重不治。(通讯员 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