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见朱姐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家人一样。” 在沣京厂有一个和蔼、亲切、随和的姐姐,虽然她的年纪和我们的父母年纪差不多大,但在沣京厂大家都亲切称呼她为“朱姐”,任何时候见到“朱姐”,她都是面带笑容,对谁都很亲切。“朱姐”大名叫朱淑榜,2014年进入北方公司,先后在沣渭厂、外加剂厂、沣京厂食堂工作,在北方公司已经6个年头。 一份耐心,苦练出扎实的手艺 朱姐家里有5个孩子,家里压力特别大,但她特别能吃苦,有想法,她年轻时在学校档口做小吃,每天都起早贪黑,特别辛苦,但就是这份坚持,积攒了一点钱,承包了学校食堂,培养出来4个大学生。她在承包学校食堂的时候,每天跟着厨师,看他们做菜,晚上回去了就在笔记本上记录厨师做菜的方法,每道菜需要的配菜、放调料的顺序、烹饪的时间都记录详实,就是这样白天看厨师做,晚上回忆每道菜的做法。虽然她当时是老板,但她没事了就去学校食堂待着,人手不够时,她都上手帮忙,就这样久而久之,厨师做的菜她基本都会做了,她的厨艺算是自学成才。 厂站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地方,有年轻的、有岁数大的,有爱吃辣的、有爱吃甜的,有爱吃硬点的、有爱吃软点的,有爱吃清淡的、有爱吃味重的......所以她在制定菜单时,都特别用心,考虑不同员工喜欢的口味,保证每天都有一个经典菜。她还会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菜单,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不断尝试推出新款菜品,四季更迭,保证菜肴营养健康,进一步确保员工饮食的健康。在高温天气就做绿豆汤、酸梅汤等消暑物品,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朱姐自创精心熬制的秘制酱料和泡菜,色泽鲜美、清新爽口,深受员工的喜爱。 “烧得一手好菜是朱姐的一张‘名片’”,这是领导和同事们对她的评价。 一份细心,安全卫生摆在首位 沣京厂的食堂干净整洁明亮,我注意到冷藏、冷冻柜做有明显区分标识,冰箱、冰柜内生、熟及半成品标示的清楚明白,按照半成品、成品分开放置。我笑着问她:“是不是知道要检查后勤食堂,所以把冰箱收拾的这么干净呢?”她说:“当然不是啦,厂站一百人多个人吃饭呢,吃饭的地方可不能马虎,必须要让人吃着放心。我们后勤食堂工作人员始终本着对员工身体健康安全负责的态度,坚决不进腐烂、变质的食材,不要‘三无’产品的辅料。当日菜品提前一天采购,肉类、鱼类基本都是当餐用完,馒头主食类当天采购,需要多少就采购多少,能有效避免浪费。每周对货架、灶台、冰箱设备进行清洗,每次离开厨房前,都会关好门窗,检查各类电源开关、设备、炉灶(断气、断电、断水),做好‘三防’(防火、防毒、防盗)工作。” 大家都知道,食堂工作看起来很简单,而实际上是一件很繁琐,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朱姐让我感受到她作为一名食堂厨师,对厂站后勤食堂保障工作富有高度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她将公司规范化要求真正的融入到食堂日常工作中。 一份真心,让员工吃出“家”味道 沣京厂每月定期召开伙委会,在会上,朱姐总是认真的记录着员工对食堂菜品的意见,并虚心的接受大家的建议,她通过这种零距离的沟通与交流,时刻关注着员工对各式菜肴的喜好。她看到我们经常在网上买无骨凤爪吃,她像妈妈一样担心我们经常吃这些在网上买的这些东西,对身体不好,叮嘱大家要少在网上买这些东西吃。 “你们想吃什么,就跟我说,我来给你们做。”这是她经常给大家说的话。 食堂员工工作强度大,早晨5点就开始起床做早餐,8点左右开始准备午饭,下午四点又忙乎着晚餐,晚上10点还要为上夜班的员工做夜宵,在食堂的操作间里,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但她从未叫过苦、喊过累。沣京厂的接待比较多,经常在临开饭前接到通知,要增加就餐人数和菜品,尽管时间紧迫,但朱姐就像会变魔术一样,很快的变出几个菜,从未发生过让客人吃不上饭的情况。只要是她上夜班,她都会在食堂等着上夜班的员工来吃饭,有时候员工从工地回来晚了,错过了吃饭时间,但只要给她打电话,她就能马上到食堂操作间,几分钟就把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美食盛在碗里。 “上夜班的员工特别辛苦,就靠晚上这一顿饭支撑晚上的工作,回来没有饭吃,那可不行,年轻人正长身体呢!”这些小细节,让厂站的每一位员工打心眼里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厂站的关心。她的工作和为人处事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她用最平凡的工作、最实际的行动,默默营造着厂站“家”文化。(通讯员 陈然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