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方公司 令建
近期,长安厂党支部给所有党员分发了《梁家河》这本书籍。并在第三季度党课上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的纲领,并要求全体党员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这本纪实性文学作品。该书语言简朴平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我一口气读完了此书,感悟颇深。 该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对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有着重要意义。当年的梁家河,老百姓生活十分贫困,习近平同志还不满16岁。一到梁家河这个穷乡僻壤,各种考验便随之而来。 曾几何时,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仅是史书上的记载和老一辈的口述。所听到的,动荡的岁月里,都是抱怨,都是控诉,都是大时代下对于自身命运无法把控的哀怨。然而,真正的强者,是在人生的每一步,都能清楚自己的定位,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做到了!书中所提到的“黑五类”、“插队”、“知青”,每一个在当时看来都是不得已,习近平却能在命运的拐角处给自己一个完美的回答。扎根农村,当农民,那就踏踏实实的干自己该干的事,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建大坝、挖水井、修沼气池、办供销社,从村里的实际出发,心系着梁家河的村民,一点一滴的为村民更好的生活努力着。 习近平的每一次决定,都是在实地的了解梁家河贫困的根本原因情况下,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要上学,那就刻苦的读书,在当时教材短缺、书本贫瘠、学习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习近平依然没有忘记读书,平日里繁重的劳动,要带领村民解决温饱,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多,夜晚,他还是会努力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都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坚定的意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书籍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习近平坚定的意志,使他在艰难的岁月里,不曾放弃读书这件事,而从书中,他也学到了无穷的知识。这种经验与现实的结合,使他扎根在农村七年的岁月里,为农民做了实事。 当干部,就要当人民的好干部,“1969年1月,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心系人民的干部才是人民的好干部,习近平1993年、2015年两次回到梁家河,“山上要治理、沟里要打坝,既要解决肚子吃饱问题,还要解决文化问题”时时不忘人民,不忘农民的疾苦,不忘人民的脱贫致富,不忘人民的日子要过好。在每一个踏踏实实的脚印下,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习近平的努力,似乎也明白了他坚定的意志:“如果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那就把现在做到最好”! 总而言之,在当下优越的生活条件下,作为新时代的年青一代,一定要向总书记学习不怕吃苦的精神;作为长安厂党组织的一员,将总书记孜孜不断的求学精神要融入到一线群众中去,和基层员工一起在实践中学习,加强工作能力,补足精神之钙;作为长安厂厂班子中的一份子,要以身作则,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带领基层员工“撸起袖子加油干”,将“马真精神”落地生根,为长安厂的复兴添砖加瓦,为北方公司早日实现扭亏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