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商品混凝土作为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从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来看,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企业环保不达标,绿化面积少,文明施工差,生产过程排放噪音、粉尘及废水超标,影响周边环境及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运输设备脏、乱、差,与企业周边环境形成极大反差,破坏城市整体形象;二是企业科技水平差,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在生产过程中过度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不能对工业废渣、再生骨料、尾矿等废弃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三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混凝土未能及时得到有效利用,成为新的建筑垃圾,在增加资源消耗的同时,对环境造成极大的负担,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大,同时排放大量工业粉尘及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其原材料的开采也存在资源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总的来说,商品混凝土行业属于高能耗、低门槛、污染相对严重的行业,是“三高”(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代名词,对我国推进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带来较大挑战。发展绿色混凝土产业,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国利民的一项重要举措。
责任行动
1.绿色发展理念引领行业升级
长期以来,“三高”困扰着传统混凝土产业做大做强,在大量企业还在靠低环境成本发展之际,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提出“奉献优质建材,建设绿色家园”的理念,着力将绿色生产打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相继组建绿色生产委员会、编制《“十二五”绿色生产实施纲要》、发布《绿色生产星级搅拌站管理办法》,构建推进绿色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以绿色环保为主题,从选材、设计、生产、供应、产品五个环节,采取技术与管理措施,将“绿色”理念贯穿至混凝土生产的全过程、各要素,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集成技术”,走在国内行业最前沿。
2.绿色生产基地打造靓丽名片
经过多年的建站实践,公司总结出具有标准化意义的“环保建站模式”,变传统搅拌站的高噪音、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为“三低”,基本实现“零排放”。粉尘处理上,采取全封闭厂房降排、机械排尘以及生物吸收方式除尘。噪声治理上,在搅拌楼内部设置隔音墙板、全封闭厂房和高标准厂区绿化降噪。废弃物处理上,设立水循环利用系统和雨水回收系统,对废水进行三级沉淀;引进全自动可编程控制砂石分离机。节能降耗上,编制节电控制软件,进行设备节电改造,降低电能消耗;选用原装进口搅拌车、车泵,降低油耗,减少尾气排放;发明搅拌车“防漏撒”装置,获批国家专利,并在武汉市大范围推广。站区绿化上,实现生产、生活区分离,进行地坪坡度设计、水流线路优化、空地绿化,使搅拌站四季常绿,构建和谐人居环境。运营管理上,大流推进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上线ERP管理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细管控,有效提高生产率,大幅度节约人力、物力;为运输设备安装GPS调度系统,提高使用效率;编制主材、辅材损耗管理制度,从验收、领用、消耗、统计等一系列过程进行严格管理,降低物料消耗。
此外,公司还在成都建设全国首家“混凝土绿色生产示范基地”——成都市龙潭站,该站实现了从“设计—建站—生产—运输”全过程的环保清洁生产。同年,再次引行业之先,进驻城市工业园——成都市郫县现代工业港,环保建站模式得到政府的高度认可。近年来,随着快速扩张的步伐,公司的环保示范站点遍布长沙、福州、西安、昆明、天津等全国众多城市,部分地区建设主管部门还按照我们的绿色建站标准作为当地的商混行业整顿标准,有力地带动了当地混凝土行业转型升级。2014年,公司又着眼未来,提出建设升级版的“绿色建材产业园”,园区集原材料加工、混凝土生产、建材制品、商贸物流、行政办公等多种业态于一体,在节约城市土地、便于集中管理、共享环保设施方面有突出作用,成为未来行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3.绿色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公司积极探索研究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优化组合,在上游环节与供应商伙伴一道开展“绿色选材”,在搅拌站内部开展资源循环利用,不仅确保整个产品形成过程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和负担,而且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价值创造能力,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在原材料采购环节,骨料方面,大量采购尾矿、石屑应用于混凝土的生产,先后与武钢集团、河北迁安市矿业企业签订合作利用尾矿资源战略协议。当前,面对河沙开采减少、破坏环境的问题,公司在业内率先开展机制砂应用技术研究、建设粉磨站、加大绿色减水剂的科研攻关。
同时,公司着力在搅拌站内部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将收集的废水、雨水沉淀后,送到搅拌楼作为生产混凝土的搅拌用水;将产生的废桨、废渣制成干渣砖,用于路面和墙体装饰;广泛开展“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升油、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米”的“六个一”活动,发动员工从细节着眼,牢固树立节约环保意识。
4.创新科技奉献绿色产品
公司在推行绿色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聘请清华大学教授及国内外知名的混凝土材料学专家作为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并与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框架,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多年的刻苦攻关,科研硕果累累。
公司在高性能混凝土、彩色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种植混凝土等产品的生产施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填补了行业多项技术空白,成功进行多项工程运用。如在武汉中南医院放射楼施工中,成功应用能够有效削弱和吸收射线的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在成都来福士广场施工中,浇筑了表面积达6万㎡的白色及彩色清水混凝土,创业界之最;成功研发植被能够在混凝土中正常生长的种植混凝土,用于堤岸保护、护坡、水库绿化和一般路面装饰;成功应用透光透水混凝土,具有防止路面积水,缓解城市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减少城市照明等多项功能;研制出泡沫混凝土,质轻、保温、隔热、隔音、防水等性能好,所需原材料不含甲醛等有害物质,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混凝土。
履责成效
经过系列的绿色化举措后,公司搅拌站噪声指标亦达到国家标准,粉尘排放达到40mg/m3以下,大大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废水可循环再利用,废渣零排放,尾气排放大大减少;发明搅拌车“防漏撒”装置,解决了运输过程对道路的污染问题;搅拌站环境清静幽雅,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厂站”。
此外,积极的绿色产业链打造也极富成效。一是建设国家级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为尾矿资源处理探出新路;也成功解决电厂粉煤灰排放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2007年,在武汉青山区建成了超细粉磨生产线,具备年产超细粉30多万吨的能力;减水剂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拥有多个品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生产技术,产品减水率高达30%以上,且不含甲醛、萘等有毒物质,绿色无污染,目前已建成武汉、成都、天津三个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基地,年产量总计超过6万吨。
经过多年的刻苦攻关,公司已累计授权专利129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省部级及以上工法25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40项;主持或参与了国家“863”课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四川省及中建总公司等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5余项。并先后主办“混凝土低碳技术国际研讨会”、“全国绿色混凝土与绿色建筑技术交流大会”等学术会议。2010年,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十环认证,成为华中地区混凝土行业首家通过十环认证企业并进入当年国家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同时,每年接待考察大量的同行企业观摩、协会组织考察、政府和学者专家的调研,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武汉市十佳两型企业、中国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全国混凝土行业绿色生产示范企业等众多荣誉,在业内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结语
随着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不断深入,商品混凝土行业走绿色发展道路将是大势所趋,新型建材工业园项目顺势而发,为各行业翘楚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推动行业有序管理、规范经营、提档升级,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衷心希望,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让该项目实现行业的可持续、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让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提升迎来新一轮的春天。作为国内最大的国有大型上市混凝土集团,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兼具实施项目建设和园区管理的资源和实力,将义不容辞、不遗余力,为引领中国混凝土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做出更多贡献。中建西部建设将传承创新、砥砺奋进,争当中国混凝土行业的领军人,矢志打造世界混凝土行业第一品牌,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